(1)煤煙病。吳茱萸樹受蚜蟲、長絨棉蚧為害后,在被害處及其下部葉片、嫩梢和樹干上,會誘發不規則的黑褐色煤狀斑,受害處似覆蓋一層煤狀物。嚴重發病的植株,樹勢減弱,開花結果少。于5上旬至6月中旬為害嚴重。
防治方法:在蚜蟲和蚧類害蟲發生期可噴灑40%樂果1500~2000倍液或25%亞硫磷800~1000倍液,每隔7天噴1次,連噴2~3次;煤煙病發生期可噴1:0.5:150~200波爾多液,每10天左右噴一次,連噴2~3次。
(2)銹病。發病初期,葉片上出現黃綠色,近圓形的不明顯小點,然后病葉背面有橙黃色微突起的小瘡斑(為病原菌的夏孢子),隨著葉片上病斑的增多,導致葉片枯死。5月中旬發生,6~7月為害嚴重。
防治方法:發病期噴0.2~0.3波美度石流合劑或25%粉銹寧1000倍液,每隔7~10天噴一次,連噴2~3次。
(3)褐天牛。又名蛀桿蟲。幼蟲從樹桿蛀入,蛀食木質部,形成不規則彎曲孔道,內部充滿蛀屑及糞便,每隔一定距離開通氣排泄孔,把蛀屑及糞便排出孔外,以7~10月為害嚴重。
防治方法:5~7月成蟲盛發期,可行人工捕殺,在產卵裂口處,用小刀刮取卵粒及初孵幼蟲;幼蟲蛀入水質部后,樹干上有新蛀孔,可用藥棉浸80%敵欣畏原液塞入孔內或800倍液灌注,并用泥封孔,幼蟲窒息而死;可試用天牛腫腿蜂防治。
(4)桔鳳蝶。幼蟲咬食幼芽、嫩葉成缺刻或孔洞,三齡后食量大增,能將幼枝上的葉片食光。一年繁殖3~4代。以蛹附在樹枝及其它附著物上越冬,翌年3月開始發生,5~7用為害嚴重。成蟲白天活動,交尾后卵產在嫩葉上,孵化后,幼蟲食嫩葉為害。
防治方法:低齡幼蟲,可噴90%放百蟲800倍液,每隔5~7天噴1次,連續噴2次,或用Bt乳劑300倍液,每隔10天噴1次,連續噴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