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屬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別名香柴胡、北柴胡,莖直立,高40~90cm,上部彎曲多分枝。單葉互生,狹披針形,基生葉和下部葉有長柄,有明顯的平行脈,花小、黃色,形成項生或腋生的復傘形花序。果實為長圓形的雙懸果,具棱脊,熟后褐色;ㄆ7~9月份,果期8~10月。根直立,有不規則的側根,外皮紅褐色。以根入藥,性苦、微寒,對肝、肺有解表和里,升陽、疏肝解瘀的調經作用。主治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瘧疾、寒熱往來、肋痛、肝炎、膽道感染、膽囊炎、月經不調、脫肛等。喜溫暖濕潤氣候,耐寒、耐旱怕澇,適宜土層深厚、肥沃的沙質壤土中種植。
1.種子繁殖。柴胡栽后2年,于9月采集成熟種子曬干,脫粒,貯藏。播前半月進行種子處理,將柴胡種子用50μg/g的6~BA浸泡夜浸泡24小時,然后用1份種子加3份濕砂積于容器內,12天取出播種。春播或秋播均可,春播于月初,條播按行距30cm開淺溝或穴播按23~27cm開淺穴,將處理過的種子按每667平方米種量0.5~0.75kg與草木灰充分拌勻,撒于溝內淺穴中,覆土、蓋麥稈后澆水。秋播于結凍前播種,株行距與春播相同。
2.育苗移栽。4月下旬,將處理好的種子撒播或條播。撒播,在整理好的畦面上作槽,將種子均勻撒于畦面、覆土。條播,按行距10cm開溝條播,播后覆土蓋草澆水。10天左右出苗。當根頭直徑2~3mm、根長5~6cm時進行移栽,擇陰天,選粗壯、無病苗按行距25cm株距10cm,隨挖隨栽,每公頃保苗25萬株,栽后立即澆水,確保成活。
3.田間管理。(1)間苗定苗。當苗高10cm時間苗,如缺苗及時補苗。(2)中耕除草施肥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肥,苗高10cm時,每隔10~15天施清淡肥水1次,連續施2~3次,當苗高33cm時,培土、并施較濃的人糞尿水。第2年,中耕除草施肥2~3次。(3)摘蕾。于8~10月及時摘除花蕾和花薹。(4)排灌。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,出苗后要小水勤澆,干旱時及時澆水,雨季要注意排澇。
4.病蟲防治。柴胡的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、斑枯病,根瘤線蟲病、銹病、赤條椿象等。(1)根腐病。主要危害柴胡的根部,腐爛枯萎死亡。防治方法:打掃田間衛生,燃燒病株,高畦種植,注意排水。土壤消毒,拔除病株,用石灰穴位消毒。藥物防治用多菌靈(50%)600倍液灌根防治。(2)斑枯病。在雨季發生,用1∶1∶10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。(3)根瘤線蟲病。多發生于新開墾的土地上。防治:整地時用80%二溴氯丙烷乳油 100~15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,每667平方米用量1~1.5kg。注意處理后半個月再進行播種。(4)銹病。危害葉片,病葉背略呈隆起,后期破裂散出橙黃色的孢子。防治方法:采收后清園燒毀,發病初期噴50%二硝散200倍液或敵銹鋼400倍液,10天打1次,連續2~3次。
5.采收。柴胡播后2~3年采收。秋季植株開始枯萎時,采挖后除去殘莖,抖去泥土,將挖出的根割去莖稈,曬干,捆成小捆即成,一般每667平方米產干貨150kg。